国安社区:百姓的安心社区踏实深耕认真运营

来源: | 2018-05-29 10:23:18

大家对于社区商业模式的探索也是非常执着,各种模式都有。但是在这样的蓝海之中,我看到,尸横遍野。很多企业切入社区的路径,基本都是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切入的:比如,我是做旅游的,就

大家对于社区商业模式的探索也是非常执着,各种模式都有。但是在这样的蓝海之中,我看到,尸横遍野。很多企业切入社区的路径,基本都是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切入的:比如,我是做旅游的,就通过旅游做社区旅游;我是做教育的,那么就做社区教育项目等等。以为简单地把自己的专业移到社区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。


我们看到,这样的探索虽然不能说全部,绝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。某些银行在社区里开社区银行,后来也是不了了之。嘿客是顺丰借自己的物流之便在社区拓点,希望能够开辟新的社区商业模式。但是在巨亏之后,这个项目就废了,其他类似的项目也很多。

我们都知道社区是个蓝海,因为是��后一公里,所以需求最后都要沉在社区,社区的需求都是刚需,家政、保洁、维修等都是刚需,且还是高频。人们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要在家里度过的,因此所产生的消费能级非常高。


有一次在北京和一个著名投资人聊,他的观点更加悲观,他说社区商业是做不出来的,从目前来看他没发现好的商业模式,所以他认为社区商业是不可行的:当前探索的都死掉了,社区生鲜、社区O2O是一波波死掉,京东后来取消了上门服务。


好多社区O2O一停补贴就死掉,而一些生鲜暂存点等等也活得不好。有一些卖保险的、卖旅游的社区运营后来也死掉了,大家都喜欢上大平台,大平台更加专业,有更多的选择。大家知道的像社区001、叮咚小区、顺丰嘿客、实惠服务社等等,都是由著名投资机构投的,有强大的资源支撑的。探索来探��去不停地找路,不停地在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,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。


前面讲的这些模式都是以商业模式进入社区的,都过多地强调了社区的商业属性,没有把社区当成特殊市场,而是像超市、互联网等等一样。他们对于社区没有更深入认识,不应该只是作为一个商品的倾销地,不应该过多地强调社区的商品属性,这是对社区的一种误读。一些传统的促销手段、拓展市场的手段在社区之中是很难能奏效的。比如有一些在社区门口进行地推,运用“买一赠一”等等的营销策略,一旦心态失衡,没有认认真真地深耕社区,而是十分着急的要进入社区,企业尽快在社区赚钱的模式,最终都吃到了苦头。


社区比较复杂,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,有市场的要素,但更多的是在于它的公共属性。那位著名的投资人也是这��强调:社区有公共性,很多事是和政府的补贴、免费的公共服务纠缠在一起的,老百姓还没有培育出消费习惯。社区历来就是低价的代名词,如果不是有足够的价格优势,是很难在社区之中赢得追捧的。这种公共属性导致政府对进入社区的商业更加苛刻。一些社区商业的模式,只是名义上在社区门口开了个店,实际上很难进入社区大门,它只是绕着大门之外在转而已。


此外,社区还有文化属性,社区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而形成这个社区独特的文化,有更加丰富的多样性。如果这个社区是新上海人的社区,居民可能喜欢吃大葱;而另外一个社区是老上海动迁小区,居民更喜欢吃小葱,这就是不一样的选择。因而如果用标准化的模式去主打一个模式,就会在社区中碰壁。


还有重要的一方面,社区极其强调人与��的联结,靠众多的信任、交互才成为稳固的文化。若没有这种人与人的联结,而仅仅靠商品和人的联结,是永远不可能让老百姓稳定地成为你的消费者的。如果一旦东西不够便宜,居民便会弃之而去。


整合运营的另一个方向是产业链的链接。从供应链内容的生产到消费端,要有不断的标准化、规模化、平台化的服务,如运营、人才、项目等,都要通过线上运营和线下运营打通。而有些商业之间也要打通,整合运营,比如做社区商业的,做长租公寓的,做共享办公的,这些业态也都可以打通。


打通之后,一个居民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社区业态实现一公里创业,不用走出一公里就能住,也能消费,也能办公。这种分布式及区块链式的社区业态,是符合我们历史发展趋势的。

上一篇:西北农林科技大学--致备考MBA考研学子的一封信

下一篇:很抱歉没有了

热点排行

专题

调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