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媒体“走转改”: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苦与乐

来源: 中国新闻网 | 2016-01-15 10:16:28

1月14日,全国网络媒体“脱贫攻坚看贵州”采访团走进威宁自治县迤那镇。图文迤那镇党委委员、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李仁兵为采访团介绍脱贫攻坚工作。中新网记者 刘旭辉 摄 迤那镇五星村利民生态中药材种

网络媒体“走转改”: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苦与乐
    1月14日,全国网络媒体“脱贫攻坚看贵州”采访团走进威宁自治县迤那镇。图文迤那镇党委委员、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李仁兵为采访团介绍脱贫攻坚工作。中新网记者 刘旭辉 摄
    迤那镇五星村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党参种植基地。图为村民正在采收。中新网记者 刘旭辉 摄

  中新网毕节1月15日电(记者 刘旭辉)“在扶贫工作方面,对于一线干部来说,最重要的是思想要好,必须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我认为村干部的价值,就体现在有没有为贫困百姓解决实际困难,有没有得到百姓的认可和尊重。”村官李仁兵这样总结自己的扶贫工作经验。

 

  1月14日,“脱贫攻坚看贵州”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近贵州毕节威宁自治县的迤那镇,李仁兵是这个镇里五星村党支部书记。

  李仁兵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村干部,勤恳地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。正是许多像他一样的基层干部,昔日贫穷、落后的迤那镇,如今正在发生着喜人的巨变。

  长期以来,迤那镇基础设施落后,群众生活困难,生态环境脆弱,2010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2583元。

  “石漠化、风沙大、烈日悬空雨难下,七分种、三分收、包谷洋芋度春秋”,在村民口中,这是过去迤那百姓生存环境恶劣、产业结构单一的真实写照。

  李任兵向中新网记者坦承,由于迤那镇致贫原因复杂多样,在从事扶贫工作的过程中,自己遇到了不少压力和困难。

  “村民贫困的原因各种各样,有的缺技术,有的缺资金,有的缺劳力,有的因病致贫,有的因学致贫,这都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。而且百姓没有发展意识,思路比较保守,需要去做动员工作,改变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。”李仁兵说。

  李仁兵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。五星村有一户人家,家中有一个女孩,又生下一个有智力障碍的男孩。家长带着他辗转去了贵阳、昆明等多地的医院看病,花掉了家中的积蓄,病却没治好,长到12岁的时候,男孩依然需要大人寸步不离地照顾。

  2014年的时候,五星村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工作,经过“四看法”的精准识别机制,这户人家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。李仁兵说,当时这户人家的精神状态不太好,虽然有劳动力,但是“不干活、喝闷酒”。

  在李仁兵的多次上门动员下,该户在2014年试着种了三亩烤烟,尝到甜头之后,2015年便扩大了种植面积,又先后申请到了扶贫拖拉机、土坯房改造费、残疾人危房改造费等帮扶项目,生活比之前有了很大改善。

  “虽然费了一些功夫,但是看到这户人家的新面貌,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。”李仁兵说。

  在贵州,李仁兵是众多立志脱贫攻坚中的一员,五星村是众多实施精准扶贫村庄中的一个。随着迤那镇逐步解决“扶谁的贫”、“谁去扶贫”、“怎么扶贫”等系列问题,截止2015年末,全镇贫困村已从13个减少到2个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初步统计达到8200元。(完)

上一篇:已婚男致初二中生怀孕被判赔15937元

下一篇:江苏一患癌女研究生捐出42.6万善款设立爱心基金

热点排行

专题

调查